
图1广东省老科协“三倍体葡萄牙牡蛎养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首次培训调研活动走进徐闻县角尾乡
2025年,湛江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承接了广东省老科协下达的“三倍体葡萄牙牡蛎养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8月12日,该项目首次培训调研活动走进徐闻县角尾乡,项目组4位成员——项目组组长、广东海洋大学刘志刚教授,湛江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许进教授、副会长叶富良教授、监事禤胜修教授,带着技术标准研究的实操要点,深入当地生蚝养殖第一线。

图2 召开“三倍体葡萄牙牡蛎养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培训调研会
当天上午,项目组先到角尾乡乡政府会议室,一场聚焦生蚝养殖技术痛点的培训与调研座谈会在此展开。广州南沙驻角尾工作队、徐闻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杨卫东、“双百行动”广东海洋大学驻徐闻县服务队队长何国明全程协助,当地生蚝养殖企业代表和养殖户早早围坐一堂,不少人带着苗种鉴别、养殖管理的疑问,盼着能得到专业解答。

图3 项目组组长、广东海洋大学刘志刚教授开展生蚝养殖培训讲座
刘志刚教授开讲便直指养殖户的“心头难”:“很多人买苗时误把二倍体当三倍体,养到收获才发现差异——其实两者鉴别有章可循。”他打开PPT,屏幕上清晰展示出两种苗种的对比图:“大家看,三倍体稚贝的壳缘更圆润,显微镜下的细胞核仁也比二倍体明显大一圈,这是区分的关键特征。”养殖户们盯着屏幕认真比对,有人拿出手机拍下图片,念叨着“以后买苗就能按这标准核对了”。
随后的调研座谈中,大家围绕生蚝吊绳养殖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话题紧扣技术标准核心:“一串吊绳挂多少蚝苗最合适?密了怕争养分,疏了又浪费海域”“台风天浪大,吊绳晃动容易掉蚝,有没有科学的防护办法?”项目组老专家边听边记录,回应道:“养殖密度得结合海域流速定——流速快的海域,水流带来的养分充足,吊绳上的苗数可稍多;流速慢的就得稀疏,否则会影响生长还易引发病害,这正是咱们要在标准中细化的内容。”

图4 项目组到项目实施协助单位广东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下午,项目组转至项目实施协助单位广东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内,项目组成员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生蚝苗种采购、养殖技术应用、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现状,重点询问了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的养殖实践情况,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双方还就技术标准研究的方向、如何让标准更贴合实际生产需求等内容交换了意见,项目组认真记录下企业的反馈,为后续技术标准的完善积累了重要参考。

图5 生蚝吊绳养殖
作为“三倍体葡萄牙牡蛎养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的首次活动,这场上午培训调研答疑、下午企业实地考察的行动,既帮养殖户理清了苗种鉴别、密度控制的关键要点,也让项目组精准掌握了生蚝养殖企业和一线养殖大户对技术标准的实际需求。接下来,湛江市老科协项目组将带着这些资料,按项目合同深化研究,让技术标准更贴合湛江生蚝养殖的实际,真正为生蚝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湛江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