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湛江
杨大灼研试香蕉“巴拿马”病防治初获成功 深受香蕉种植户欢迎
  发布时间:2015-05-15    阅读数:9310

杨大灼在配药搞研试

 

湛江科协网讯(图文/邓 斌徐闻县农校毕业的62岁退休教师杨大灼,9年醉心研究试验香蕉“巴拿马”病毒防治初获成功。经徐闻县科协跟踪观察效果较为明显,该项实验结果对香蕉病害防治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也是粤西地区香蕉黄叶病毒防治的一项重大突破。

  

 

“巴拿马”病毒影响香蕉叶发黄

 

    据了解,近20年来徐闻香蕉业发展迅速,从全县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扩植到总种植面积25万亩,被冠以“中国香蕉第一县”称号,种香蕉已是徐闻10多万农民赖以发财致富的“金饭碗”。然而,好景不长,从2006年开始香蕉就逐步遭到黄叶病肆虐,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巴拿马”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徐闻受其之害最为严重,全县香蕉病死惨状势如破竹。

  为此,笔者特地釆访了徐闻县科协主席郑达伍。他介绍,香蕉黄叶病,又名:香蕉“巴拿马”病,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香蕉传染病,也是威胁全球香蕉种植业的最大杀手。若得不到及时的医治,染病香蕉逐步会枯萎死亡,且因为土壤遗留,发病园区30年内不能种植香蕉。但至目前,全球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根治香蕉黄叶病的方法和特效药,所以人们称这种病毒为香蕉的“不治之症”。

  

他把“实验室”建在了自家的田头

 

    面临来势凶猛的香蕉黄叶病传播,读过农作物系的退休教师杨大灼开始了“巴拿马”病毒防治的探索,把“实验室”建在了自家的庭院、田头。探索中,他突破了技术种种难关,曾先后研究和尝试过9种医治香蕉黄叶病方法。之初,他分别釆取了“高浓度叶面喷雾”、“顶端灌药液”、“香蕉树球茎浇药液”、“香蕉树球茎散药粉”、“根际吸药液”等五种方法进行研试,均发现因香蕉根因吸药液能力差,过高浓度的药液导致蕉根受损害死亡。后来,他又改用“球茎吊针打针法” 、“假茎打针法”和“头部泥土药液保湿法”等试验,也都因药液很难进入茎部与头部,不能将病菌杀死,无法达到医治目的。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在经历多次挫折之后,去年7月,杨大灼腾出自己的1.4亩生病香蕉园地用来搞一块试验田。然后,他又专门从别人的香蕉园里挖来一些带有病菌的吸芽蕉苗种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围绕着香蕉栽培品系的生理特性和病毒吸药条件,通过自己多次不懈做出实验,最后釆取“假茎钻洞法”进行医治香蕉“巴拿马”病毒初显成效。

 

经他用药试验后病株恢复了生机

 

如今,笔者在杨大灼的试验田里看到的情景是,园中120多株原带有病菌的吸芽蕉苗经他用药试验后有70%株长势良好,甚至都在放蕾结果,还有30%发病较为严重的蕉株,经过再次用药也已基本病愈恢复生机。这一特大的收获,让这位土生土长的人民教师感慨良多,期间他有甜也有辣,有酸也有苦。如今,他成为了徐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医治香蕉株都在放蕾结果

 

    514日,笔者走进了徐闻县前山镇科家村,见到已满头白色发根的杨大灼。在他家,院子里的一间草房变成了实验室,这里置放着一张破旧办公桌,桌上除了一台称药用的天平秤外,全是农药调配剂,其实验结构巧妙,简单实用,操作性强。

 

他上门帮助乡邻为香蕉树“把诊问脉”

 

提到香蕉“巴拿马病”防治的研试,原本寡言的杨大灼变得非常健谈。他说,他出生在一个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痴迷农作物生长研究。2006年来,他一直在不断摸索香蕉黄叶病防治经验。为检测准确实验数据,他毎天早出晚归,奔走在田间地头搞“田头科研”,上网查资料及时克服技术难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今天的研试初获成功后,他还积极帮助乡邻香蕉种植户,上门为香蕉树“把诊问脉”,无偿提供药物,深受广大蕉农欢迎。

 

相关文章
廉江市龙健产业园音乐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善用药膳 食出健康 —— 2024年湛江市第三届“健康大讲堂”开讲
探索药用植物奥秘,传承李时珍精神 ——湛江卫生学校开展药用植物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吴川市气象局举行